6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卸任,蔡崇信將從9月10日起接替張勇,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集團CEO。
一石激起千層浪。
過去一年以來,阿里數次人員調整,3月進行“架構瘦身”開啟1+6+N變革,加上幾天前馬云低調回國后,在淘天內部會上表示“重淘寶輕天貓”,今年阿里之“變”是幾乎馬云自創辦阿里24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馬云離開的幾年間,張勇獨自掌舵阿里十分不易。阿里先后爆出高管出軌、女員工被性侵事件引發內部價值觀討論;電商業務被京東、抖音追殺,市場份額被蠶食;阿里市值持續下跌,相比馬云掌舵時已跌去一半......
如今,馬云回國,初代創業者再歸位,架構調整,一切似乎指向阿里將要“專心治大企業病”。
而什么是大企業病,多家互聯網大廠員工認為典型情況包含:決策緩慢、多重領導、人員龐雜、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獨斷專行等。
接棒者何人:“壓艙石”與“全能掃地僧”
對于此次調整,一名阿里前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吳泳銘比較低調,無業務接觸所以也無明顯感知。逍遙子對數字很敏感也很穩,蔡崇信比較進擊。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管理風格吧。”
而接過集團董事會主席之位的蔡崇信,在阿里內部被稱為“壓艙石”。蔡崇信是阿里僅有的兩位終身合伙人,一位是馬云,另一位則是蔡崇信。據說蔡崇信在阿里內部地位之高與個人性格,有3件事可以很好的概括和體現。
1999年,蔡崇信棄580萬年薪,500元月薪加入馬云的初創團隊任CFO,只因為相信馬云。可見其膽色和判斷力;之后為阿里引入第一筆500萬美元風投,帶隊阿里創造紐交所史上最大IPO,除此之外,多次為阿里成功融資,幫助阿里平穩度過互聯網金融危機等各類資金難關。在搞錢上,從未讓阿里和馬云失望。
蔡崇信不僅有錢,還熱愛公益和球類,曾大手筆以23.5億美元買下籃網,成為NBA歷史上的第一位華裔老板。蔡崇信公益基金會還曾于2019年向中國足協捐贈1億元,用于中國女足支持計劃。參與公益項目已超過11個。
一位阿里管理者表示,“阿里‘1+6+n’改革后,控股集團有了新的定位,蔡崇信的能力和資歷決定了他是這個位子最合適的接任者。”
在此之前,身為董事會執行副主席的他為人低調,每年僅有的幾次公開露面基本都是參加公益活動。作為阿里第19號員工,蔡崇信可以說對阿里所有業務的前世今生都了如指掌。
而關于吳泳銘,相比蔡崇信公開信息與露面更少,但同樣可以用三個標簽高度概括:全能且低調的技術掃地僧、梅西迷、同樣退居再重歸一線。
從過往媒體僅有的報道來看,吳泳銘作為阿里“十八羅漢”之一,花名“東邪”。1996年他從浙工大計算機專業畢業,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互聯網的人,也是阿里最早的技術人才。。
與傳統形象的“技術宅男”不同,他在阿里幾個關鍵產品的研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開創或操盤了多個業務。另外,他還是元璟資本創始人,確定了“產業平臺+投資”的策略,曾參與理想汽車、每日優鮮等項目的投資。是少有的集技術、業務、市場、投資眼界與能力于一身的全能型技術人士。
在“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官號發布的一篇文章里,吳泳銘表達過一個觀點:“在飛速變化的時代,沒有守業一說,發展需要與時代貼合,隨時都要進行新的創業。”
任職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期間,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對前沿技術的投資是必須的。未來如果慢慢的由中國公司自己做底層技術的基礎研發,就有可能做出性價比最好、穩定性最高的服務。”可見其對公司未來投資的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吳泳銘先后出任淘天集團董事長,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和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這三個職務跟他最新任職的控股集團CEO一職呼應。
至此,阿里宣布換帥。
阿里其病:“牽一發動全身”
初代老將二人組的歸來有些突然,但似乎也是必然。
自2019年起,多家媒體曾在報道各大互聯網公司時提及“大公司病”。多家互聯網大廠入職1年~5年左右的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大大企業病”典型情況包含:決策緩慢、多重領導、人員龐雜、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獨斷專行等。
某大廠前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感嘆:“人員冗雜,宮斗戲碼太多了。就我個人當時所在的團隊來看,問題多集中于跨團隊協調困難、決策者多效率低下,搶奪功勞等。”
對于阿里而言,“大公司病”從一些細節可見分毫。
2021年8月,阿里女員工被領導侵犯維權事件沸沸揚揚,登上熱搜。阿里經過內部調查,事件屬實。張勇那時任CEO,得知此事公開表態:“讓人震驚、氣憤、羞愧,它是所有阿里人的屈辱!”但張勇得知此事并表態,已是女員工出差當晚的10天后。
這種反應遲緩背后有多重原因,人員龐大、機構臃腫、上聞下達滯澀可能是其一。
6月20的宣布調整前,張勇剛兼任云智能集團董事長。一人身兼四職: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CEO,作為中國最忙的CEO之一,張勇很難實現獨自一人處理日益龐大的阿里業務中各業務線的直接匯報。
同時,阿里從最早的單一B2B平臺,發展為綜合性電子商務生態圈,短短24年間,公司人數已從初創18人膨脹至2022年的25萬余人。
一名同樣在互聯網大廠的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大公司病問題之一在于人員冗雜、業務重復后創新下降,創新下降后增長下降,而可持續性的增長是公司最需要的。反過來,業務增長過程中必然伴隨人員增加,因此如何平衡業務增長與人員增長的關系對于管理者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
時間到了2021年,阿里開始經歷史上的大難關。先是女員工性侵事件掀起內網價值觀討論風潮,而后螞蟻上市受阻,阿里遭反壟斷調查;外敵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揮刀進攻。一時之間,天貓、阿里勢微之聲層出不窮。
據媒體當時報道,抖音電商、快手電商已早早在阿里大本營旁租樓開攤,定向挖人,大有早早分食天貓之勢。甚至阿里員工往來杭州上海的公司大巴,也被這兩家貼上招聘的小廣告,撕下又貼,周而復始。
此時的阿里電商可謂是腹背受敵,強敵環視。
更讓阿里憂心的還是市場份額丟失。據高盛全球投資研究報告數據,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從 2019 年的 66% 下降至 2022 年的 44% 左右,丟失的22%市場份額中,很大一部分被抖音蠶食。《財經》認為,拼多多與抖音電商 2022 年的訂單 GMV合計已超過阿里國內電商業務的 50%。
據多家媒體報道,抖音電商GMV在2022年已過萬億大關。實現這個數字,阿里巴巴用了10年,京東13年,拼多多不到5年,而抖音電商僅用了短短2年。今年5月抖音電商總裁魏雯雯宣布:過去一年,抖音電商GMV同比增長80%。
今年3月27日,馬云現身杭州,與張勇同乘一輛豐田考斯特。
3月28日,張勇發布全員信公布阿里“1+6+N”的新治理方案,“1”指一個阿里巴巴集團,“6”指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N”則指旗下多家業務公司,如阿里健康、盒馬等,以及阿里未來可能新創設或投資的公司。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實行CEO負責制,自負盈虧,阿里巴巴集團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而這封全員信的標題是《唯有自我變革,才能開創未來》。
張勇說,“條件成熟一個,上市一個。讓組織變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讓響應變快,是本次變革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4月,淘寶創辦20周年,阿里成立淘天集團。5月,阿里十八羅漢之一戴珊首次以淘天集團CEO亮相,意味著淘寶天貓正式從阿里分離,獨立運作。
過去一年,阿里員工人數也迎來“瘦身”,阿里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員工數為235216人,去年同期員工數為254941人,同比減少7.4%即約2萬人。
而這一切變化指向隱退的馬云。
換帥治病:馬云出手,下劑猛藥
據《晚點latepost》的報道,5月下旬,馬云在內部會上稱,阿里過去那些賴以成功的方法論可能都不適用了,應該迅速改掉。他為淘天集團指出了三個方向: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這既是未來淘天的三個方向,也是馬云的一劑藥方。
“回歸淘寶” 意味著,用更大的力度扶持中小商家,這也是阿里巴巴發家的第一批盟軍。
“回歸用戶”意味著,強調關注用戶體驗,對于購物平臺用戶是否買賬是關鍵點。
“回歸互聯網”有不同解讀,但是作為一家生于互聯網長于互聯網的公司,回歸互聯網尊重其規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個回歸”和兩位元老的重歸要職,似乎都指向一個終極目標,就是回歸初心,阿里的初心是什么,是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對應的分別是賣方——中小商家,買方——用戶,買賣場所——互聯網。
為什么要在這個時間點重提這三方。
因為,阿里太重了,電商業務起家,可是攤子越鋪越大,淘天,阿里云,菜鳥,盒馬,大文娛...... 阿里的故事越講越多,但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精彩。
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需要管理的事項很多,但很多只通過數據來決策顯然是不行的。
2022年初,戴珊就提到過回歸用戶,叫停GMV就是最典型的動作,強調關注用戶體驗,大淘寶用戶發展及運營重心的首要關注目標也從年活躍買家數(AAC)改為了日活躍用戶數(DAU)。到了今年4月,所有部門才達成了共識,大公司的“公司病”顯然不是一場組織變革就能快速革除的。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五月底的內部會馬云當時就稱“誰有阻力,我來解決”。
6月20號,阿里宣布換帥,公司將被重新交到蔡崇信、吳泳銘手中。
對于已經隱退的馬云,這一劑藥方能否靈光還有待市場檢驗。
不過即使他已經隱退,阿里巴巴官方公眾號介紹上至今寫著馬云當初宏愿“做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
責任編輯 :
[聲明]本網轉載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果你認為此類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將相關資質證明發送至mingyou360kf@sina.com,名優資源網工作人員會及時回復并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