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孩子的心靈導師,意味著:
以孩子所需要的方式,協助轉變。
而非用"自以為對孩子好",
卻隱含著恐懼與控制的方式。
身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取得成功。但是,這為什么對你很重要呢?如果細想,你會發現:這是因為你把世界看作是一個恐怖的、互相殘殺的地方——你很擔心孩子的未來。
又或者,你希望孩子受人仰慕,擁有某種或多種才華。
這種期望的背后是什么呢?
僅僅出于你對孩子天賦的欣賞嗎?還是說,你擔心孩子融入不了社會,甚至可能成為一個極其平庸的,在世俗眼光中落后于大多數的人?
其實,我們養育孩子所經歷的諸多問題根源都在恐懼,對孩子過分夸張的愿景、擔心、失望,都來自恐懼。這正是“自我”的特點——那個常常在腦海中響起的帶有控制欲的、苛刻的、憤怒的聲音,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生活應激反應,并不是“真正的我”。
覺察到它的存在,便可以馴服它。
01 停止投射,允許孩子享受當下
“想要控制孩子先天的限制,試圖讓他們順服”、“接受孩子并讓他們有機會帶著先天的限制去進行轉變”,這兩種教養方式有微妙且深刻的差異。
當孩子們沒有足夠的自由來發出他們真實的聲音,而是被父母的條條框框所壓住和湮沒時,他們便會成長為焦慮而壓抑的人。
當我們感到無助或焦慮時,都傾向于將這些情緒發泄到他人身上,這時孩子就成了代罪的羔羊。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我們把痛苦“投射”到他人身上,好讓他人看起來他們是造成我們痛苦的原因。
我們的情緒越不成熟,孩子就越會表現出復雜的個性、不安的情緒,以及行為問題。只有在孩子面前,我們才能表現得無所不知,擁有控制與獨裁的力量。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種所謂的權威,其實只是我們內心軟弱的象征,也許我們會重新認識自己的行為。
對孩子的控制欲根植于我們的恐懼,會阻礙孩子的成長。父母必須轉移育兒焦點,從控制孩子轉向支持發展孩子的體魄、情感和心智。
家長與孩子之間沖突的根源是什么,我會告訴你,是時間概念的沖突。家長們是以未來為導向的,關心的是如何達到理想中的目的地。孩子們卻相反,他們活在當下。
大部分的父母子女間的溝通障礙都源于這個斷層——一個享受著生活的每個瞬間,一個卻關注往前走。當孩子被允許享受當下的每一刻,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日程推著走,他們天賦的智慧、真摯的愿望、自然的天性與興趣都會被激活。
這些寶貴的品質,根植于孩子們對生命奇跡的自然感知,以及對“生活是一場偉大冒險”的信念,而絕不是源自他們對“不努力就是浪費”的恐懼。唯有學會意識到自己是如何思考,以及自己傾向于如何表達情感,才能讓自己恢復平衡和平靜。
02 獨立才能產生真實的連接
忽視孩子自然發展的天性,把你的期望強加于他們身上的做法,很可能會讓你和孩子之間產生巨大的鴻溝。隨著鴻溝越來越大,焦慮感會像洪水一樣涌進來——不僅有你的焦慮,還有孩子的焦慮。
父母們對孩子的壞行為總是抓住不放,卻很少去發現他們日常行為中值得稱道的地方。我們太習慣于關注自己的負面行為,自然也會對孩子做同樣的事。擁有一個堅實的內心,是避開他人的無意識投射的關鍵。
為人父母,一方面需要方法和策略方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程度的成熟的情緒,才能有效而強有力地去執行這些方法和策略。簡而言之,為人父母需要一生致力于每時每刻的改變和成長。不要反對孩子的天性,而是去平衡他們的天性。讓孩子可以發展全面的個性,活出更完整的生命。
我們之所以大部分時間都享受不到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覺,是因為我們沒有與他們的原本樣子溝通,去欣賞他們豐盛的內心,而是把自己的內心狀態投射到他們身上。
我們熟悉這種內心狀態,因為它生于我們的內心,將其投射到孩子身上,給我們一種與孩子親近的虛假感覺。我們很少能意識到,我們不是真正地在和孩子交流,而只是和我們的內心投射交流,那僅僅是我們心目中孩子的形象......
對于家長而言,要相信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樣做違背了我們的常識。我們習慣性地認為,人生是充滿危險的,必須時刻保持著“主動作為”的狀態。因此一開始,這個覺醒助力者的角色總讓人覺得別扭,甚至讓人覺得自己背棄了家長的義務。
這是因為我們許多人都覺得:如果不嘗試去控制或影響局面來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我們就是做了錯事。于是,家長們執迷地將“有所作為”當作化解恐懼的良方。
03 從父母的角色轉變成心靈導師
然而,你必須面對事實,看清自己真正有的控制力其實少得可憐,孩子的人生不是你能控制的。請放下這樣的念頭,然后,起身離開為人父母的位置(這個位置的許多責任是由文化環境所定義的),讓自己當成孩子真正的“心靈導師”。
要做到這點,首先你需要將孩子視為一個靈性的存在。
我們太執著于自己身為父母的角色,這會讓我們卡在表面的層次,雖然我們的文化為父母的角色背書,但執著于這些角色,將會限制我們在心靈層次與孩子完全連結的能力。如果我們能接納更廣闊的視野,以靈性個體的平等身份與孩子建立心靈連結,將會認清把孩子撫養長大,不是人生的全部。
這關乎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來到世上都被賦予了某些必須克服的挑戰,而每個人所面對的挑戰各自不同,為了戰勝專屬于我們的挑戰,我們需要愛我們的人伸出援手。
你的女兒有她自己的挑戰,這是她的挑戰,而不是出了錯。她只是單純地想要接受這樣的自己而已,當你幫助她去接受這樣的挑戰,而不是怨天尤人,或許就會發現,沒有這些挑戰,她可能就不是她現在的樣子。她需要你原原本本接受她的先天限制,在此基礎上來幫她展現最完整的自己。
當我們能夠用”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有其目的”的角度來看待他們,并接受這是他們本質上與生俱來的部份,就能幫助孩子以他們所需要的方式進行轉變,而不是用我們自以為對他們好的方式。這就是身為孩子“心靈導師”的真正意義。
責任編輯 :
[聲明]本網轉載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網的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如果你認為此類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將相關資質證明發送至mingyou360kf@sina.com,名優資源網工作人員會及時回復并處理!